抓住你的胃,更要抓住你的心。过去一周,花都广州做到了。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环节,以“共享亚洲美食文化,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广州亚洲美食节自5月16日开幕以来,围绕“食”开展了5大系列共42项活动,亚洲美食主宾日、世界美食集锦、美食论坛、美食故事会、美食节文化文艺展演等使社会各界有机会参与这个以美食为契机搭建起的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
这里,是广州
《道德经》中有“治大国,若烹小鲜,”古人以烹饪之法比喻治国之道,饮食对中国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亚文会期间,亚洲美食节活动同时在北京、广州、成都、杭州四个城市举行。为何广州能在众多城市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一份子?“食在广州”四字也许可以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这座城市对外开放的历史赋予了其“食在广州”的美誉。明清两朝实施海禁,严格限制与国外的商贸活动,广州几乎一度成为国内对外交往的唯一通道。于是,西方的文明也随着船只的往来慢慢融入当地人的生活,饮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明代整体重农抑商的环境下,广州一口通商的地位吸引着外地来寻找商机的人。他们在“走广”的同时也帮助广州走出了其饮食融合东西之味的特色。
无论是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如今的“一带一路”,穗城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州地区有22个亚洲国家领馆,64个外国驻广州总领馆,我们在全球有75个国际友好城市,与全球甚至亚洲的联动在城市这个层面是非常多元的,这里面美食成为很重要的一个话题。”广州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此次,我们也因为《环球时报》的国际视野,选择与其共同发布环球亚洲美食总评榜。”
5月17日,广州市委宣传部与《环球时报》共同主办的“环球亚洲美食总评榜”启动仪式于广州国际媒体港举行。榜单最终结果将在2019年的“环球总评榜中”发布。“我们希望与《环球时报》做好战略性合作,也期待亚洲美食节年年办下去,我们有这个基础,群众有这个意愿。”朱小燚说。
广州的美食融进了“东”、“西”之味,也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和合包容的态度。“这里的食物以清淡为主,食材就新鲜,底子就好,不同的人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佐以不同的配料,改变它的口味,这是一种包容。”来自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亚洲食学论坛执行主席的苏姬达女士这样评价。
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饮食作为人们共同的话题是促进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媒介,苏姬达认为,人们因为美食聚在一起,又因了解了异国美食中蕴藏的文化后相互理解,达到和谐。
挖掘美食背后的人文属性
民以食为天,如何通过美食节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也是广州此次举办活动要解答的课题。在5月17日韩国主宾日当天,韩国人气漫画家曹经圭在活动现场分享了他与中华美食的故事。因为在学生时代爱上了中华料理,曹经圭创作出了《中华料理棒棒俱乐部》等一系列漫画作品。据曹经圭介绍,很多韩国的年轻人跟随他的脚步来到中国的北京、广州等城市,踏上了美食之旅。朱小燚认为,这是由美食带动文化交流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中、日、韩三国是动漫产出和消费大国,80、90后都喜欢。动漫加美食实际上就是文化加产业的东西。过去我们讲美食都是大碟大碗的,但这次不是,美食成为动漫的一个题材,那这个对年轻人的带动就是不一样。”
这样的例子在此次活动中数见不鲜,同样是在韩国主宾日,韩国驻广州总领事馆领事金兑炫向记者推荐了韩国的人参鸡汤这道菜。“我们相信‘以热制热’的说法,用这道菜来降暑气。”广州人也讲究药食同源,虽然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烹调所用食材不同,但还是可以在美食背后找到相似的理念。
此次美食节不只是亚洲国家的文明盛宴,墨西哥驻广州总领事馆副总领事臧泰在参加了16日的开幕仪式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亚洲饮食文化不是孤立的。”他举例说,玉米和红辣椒最早从美洲传到亚洲并改变了亚洲人的饮食结构。而如今,许多移居墨西哥的中国人把餐馆开到了当地,人们在那里也能品尝到中国味道。在他看来,“多元是解读亚洲文明的关键。”
朱小燚认为,今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香港、澳门、广州、佛山(顺德)真正打造一个世界美食之都的一年,这次的亚洲美食节恰逢其时。“去年总书记在10月24号还来到广州,讲老城市要焕发新活力,我们就应该按照官方的要求举办这一场人文的盛宴,真正让市民参与进来,享受其中。这也是我们通过美食来阐释文化、阐述文明,将这个活动从舌尖上的盛宴转向文明的盛宴的一次好的契机。”